楚天金報訊 金報訊(記者鄔紅波)下放處置權、擴大收益權、設立“青桐基金”、打造“世界光谷”……昨日,武漢市政府常務會透露,該市將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,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。
  去年以來,武漢相繼出台了“黃金十條”、“武漢科技十條”等深化高校、科研機構職務科技成果使用、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的意見,並上報國家部委,在全國範圍內掀起科技改革浪潮。
  今年9月25日,國務院又批准武漢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。為此,武漢再次擬定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。
  在初步方案中,下放處置權、擴大收益權仍是亮點,武漢將全面推進高校、科研機構職務科技成果使用、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,賦予高校、科研機構職務科技成果自主處置權,科技成果轉化所得凈收益,按不低於70%的比例歸研發團隊所有。允許高校、科研機構人員以職務科技成果創辦企業並持有該企業股份。
  同時,推動科研人員去行政化改革,破除科研人員任用和資源分配上的行政化烙印,允許和鼓勵高校、科研院所、國有企業等創新人才離崗創業,並給予一定年限的保護期,保護期內,原有身份和專業技術職稱予以保留,檔案工資正常晉升。
  “青桐計劃”是亮點之二。武漢將設立“青桐基金”,賦予比天使基金更高的容錯率,鼓勵創新、寬容失敗。打造大學生創新創業“夢工廠”,力爭每年吸納10萬名大學生留漢或來漢創業。
  “青桐計劃”、“青桐匯”、“青桐學院”,是武漢為大學生創業打造的“三部曲”。武漢市長唐良智透露,近期受清華大學邀請,他將向清華學子推介青桐計劃,未來,“青桐匯”將走出武漢,擬在全國各地乃至舊金山灣區、硅谷地區招攬人才。
  此外,在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方面,該市擬實行“大部制”,成立市科技創新委員會,制定科技創新權責清單、負面清單,最大限度避免科技管理職能交叉重覆,提高審批效率。
  為建設國家創新城市,武漢給自己定下目標:到2020年,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3.5%,市級科研資金投入占財政預算支出比例不低於4%。
  (原標題:“夢工廠”每年吸納10萬大學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x29gxbtz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